返回

影响动物采食量调节的因素

发布时间:2019-03-31 浏览量:1930

        影响动物采食量调节的因素

        动物采食量高低对动物生长、繁殖和泌乳影响很大,在实际生产中动物采食量往往是动物营养的第一限制因素,因此,弄清影响动物采食量调节的因素对调控动物采食量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动物采食量长期调节的因素

        饲料或日粮的能量浓度:日粮的能量浓度是影响采食量的决定因素,当饲料的容积、饲料的物理性状等不是限制的因素时,动物是通过调节其饲料采食量以达到维持消化能进食量恒定的能力,即在一定能量浓度范围内饲料或日粮的消化能越高,动物的饲料采食量也越低,相反,饲料或日粮的消化能越低,动物的饲料采食量也越高。

        蛋白质平衡:日粮蛋白质以很微妙的方式调控采食量,对反刍动物来说,日粮蛋白质水平、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和代谢蛋白质的需要量有关,当饲喂的蛋白质水平低于瘤胃细菌对氮的需要量时,反刍动物通过调节采食量,刺激瘤胃微生物的生长,来改变消化及食糜的流通速度。饲料的氨基酸平衡对动物的采食量也有影响(Anderson G H 等,1979)。Henry等(1992)证实,色氨酸与中性氨基酸的比例影响猪的采食量,他们发现当基础日粮内色氨酸水平高达0.13%时,无论添加蛋白质还是非必需氨基酸,对猪的采食量均无影响,当蛋白质添加到低量色氨酸的日粮中,使猪的采食量降低,如果在日粮内添加非必需氨基酸时,则对猪的采食量无影响。

        脂肪的平衡:动物体内脂肪平衡的调节涉及到神经系统,此外与胰岛素也有关系。Tybirk(1989)指出,当动物体重增加时,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也随着增加,肥胖动物由于对胰岛素的作用不敏感,其饲料的采食量降低。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动物体内脂肪平衡是脂肪的底物氧化、脑脊髓液、胰岛素的浓度变化共同作用引起的。

        碳水化合物平衡:动物体内对碳水化合物平衡的调节十分严密,如果碳水化合物的进食量超过需要量,就会使过剩部分氧化达到新的平衡。在大量饲喂碳水化合物的条件下,首先增加体内糖原的储备,一旦糖原储备达到饱和状态时,动物即通过提高体内碳水化合物的氧化作用和向脂肪的转化作用来维持平衡。反刍动物的碳水化合物平衡有其独特的特点,因为绝大部分进食的碳水化合物在瘤胃内会被降解为挥发性脂肪酸。

        此外,饲料中的维生素、矿物质的平衡、饲料酸碱度、气味及饲料中的有毒物质等均会影响动物的采食量。如饲料pH值过低,乳酸含量过高而使反刍动物的采食量受到限制;家畜能区别咸、甜、苦和酸味,与舍饲动物相比,饲料气味对放牧家畜的择食性影响较大,在牛和猪的饲养中,糖广泛用于刺激采食;饲料内的有毒物质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动物采食。反刍动物在放牧条件下,其采食量受环境的生物因素(寄生虫、疾病等)和气候因素(温度、日长、湿度等)的影响。

        影响动物采食量短期调节的因素

        饲料容积: 饲料容积对动物尤其是反刍动物的采食量调节影响较大,饲料容积是通过对消化道的膨胀作用而限制采食的,通过加工调制可使这种限制作用降低,反刍动物的采食对瘤胃的膨胀程度十分敏感。当反刍动物以粗饲料为食或日粮粗饲料比例过大,瘤网胃的物理填充机制就起作用,较非反刍动物而言,反刍动物过食现象不明显。

        饲料的物理性状:饲料的物理性状包括饲料的物理、化学的、机械的加工程度,饲料的形状等,物理性状不同对采食量有很大影响,如玉米秸秆和干草块较大均会降低牛的采食速度。如果饲给牛的谷物类精饲料经粉碎后粒度过小时,就会使采食量降低,同时如果粗饲料喂量不足时还会引起消化障碍。一般在调制青贮时,往往将原料切得过碎,以保证能压紧,达到厌气状态,但是切得过碎往往会降低牛、羊的采食量。

        影响动物采食量调控的生理因素

疾病、遗传及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采食调控不同,动物患病时,采食量明显下降;动物遗传潜力决定动物采食量的能力,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一般来说,动物每天的单位代谢能进食量随年龄而降低。动物在怀孕期间,能通过提高饲料采食量来补偿代谢能进食量的不足。在泌乳阶段,几乎所有动物的饲料采食量均会增加,不过在产后泌乳前期,母畜饲料采食量开始下降,不过下降的速度反而低于泌乳的需要。

        调控动物采食量的意义

        在生产中调控动物采食量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可提高生产能力,用消化性低的饲料喂动物,若能增加其采食量,则能以较低的饲料成本,维持较高的生产水平(Miner 等,1992)。其次,可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商品肉猪等若过量采食,则会使其胴体脂肪含量增多,而这种胴体越来越不受消费者的欢迎,因此采食量调节技术成为现代肉猪、鸡、鸭等生产所必需。

        第三,促进动物的快速生长,对于幼小动物来说,若要提高生长速度,提高其采食量是一个有效办法。

        第四、当动物遭遇应激、患病、注射外源物质及日粮组成变化等可能会引起消化系统紊乱,从而导致采食量下降,影响其生长发育和正常代谢,若调控其采食量,增进其食欲可部分弥补因应激带来的损失。

        第五、在饲养种用畜禽、妊娠、泌乳母畜和役用马等过程中,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动物品种对采食的需求不同,所以在整个过程中采食量的调控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饲养手段。如对种禽和产蛋禽,应该采取限制进食的措施,避免过肥,造成生产性能的下降。中国饲料资源短缺这一问题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通过对动物的采食行为的调节,将质地和营养较差、动物不喜采食的非常规原料开发成饲料资源,是目前中国最应采取的措施,动物采食量调控的研究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